4/20/2013

【緬甸】格勞→茵萊湖健行第二天-帕歐族與巴度包村



穿越了很多水牛的梯田區,經過了採煤礦、深不見底的井,看見了山頭上正在採石頭的工人,跨過一條清涼的小溪、洗一把臉,我們來到了今晚落腳的村子外的小雜貨店,坐下來喝杯茶、休息。

走了兩天的路,在這裡遇上了另一位嚮導帶的健行團,六個歐洲白人,一同與我們坐在雜貨店前,休息、吃零食、喝茶、聊天。他們今晚一樣和我們落腳在同一個村莊,只不過他們借宿在佛寺裡,而我們則借宿在一戶當地人的家中。

Nay Linn說,他找的這戶人家因為有人可以講緬甸話,有辦法溝通,否則在這個帕歐族(Pa-O)的村子裡,他們有著自己的語言,使用自己的文字,就算是緬甸人也無法溝通。

滿嘴檳榔、頭上纏著頭巾、身穿隆基(Longgyi)和草鞋、揹著竹簍或挑著扁擔的帕歐族人,看在我們眼中風格強烈的他們,是多麼樣的美麗和特別,不曉得我們在他們眼中,看起來是什麼樣子?



滿布黃土路的村子裡,家家戶戶都養著牛,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牛車,我們借宿的房子門口外堆著南瓜和玉米,然後再往前就是一堆牛糞山。牛糞山的旁邊堆著生火用的乾柴,還有一處簡單用木頭搭起來的小屋,屋子裡堆滿了稻草,這些稻草則是牛兒們的精神糧食。

用稻草和木屋圍起來,然後中間挖一個坑就是上廁所的地方,一個大一些的儲水桶,就是洗澡的澡堂。沖水馬桶、熱水器和蓮蓬頭這些東西出現在這裡,就跟在台北街頭出現一台牛車一樣莫名其妙、無法理解和引人注目。



我們借宿的這戶人家是少數村子裡有電力的人家,晚上吃飽飯後,Nay Linn、借宿的主人和我們在房子裡聊天,拿出紙和筆互相交流緬甸文和中文、緬甸和台灣。

躺在床上準備入睡之前,我還是幾乎不敢相信竟然身處在這神奇的村子裡。就像坐了一趟時光機,從資訊時代的社會回到了農業時代,穿越了任意門,從水泥叢林的世界回到了茅草木屋。



這裡的生活,有沒有電都沒關係,因為大家日出而做、日落而息,有沒有錢也不重要,因為大家都能自給自足,餐餐溫飽,有沒有學歷更沒關係,因為說不定這裡連張白紙都找不到。

看著台灣炒得沸沸揚揚的核四、22K和碩不碩士博不博士的。或許,我們都應該和帕歐族人學習簡單與平凡的快樂。

Ba Du Bau Village

延伸閱讀,格勞→茵萊湖三天兩夜健行系列: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